在无人机技术深度渗透的现代社会,低空空域安全已成为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西安知语云科技以 "全域感知、智能决策、精准打击" 为核心理念,创新性地将雷达探测、光电识别与激光毁伤技术深度融合,构建起覆盖 "探测 - 识别 - 打击" 全流程的立体化反制体系,为关键基础设施安全提供了革命性解决方案。
系统采用 "雷达 + 光电 + 激光" 三位一体架构,构建起多维度探测矩阵。雷达最远探测距离达 5 公里,可同时跟踪 200 个目标,配合雷达与红外热成像的复合探测,实现昼夜全天候目标捕获。**的时空融合算法突破传统传感器数据延迟瓶颈,通过同步校准多源数据,将定位精度提升至 0.3 米,即使在雨雾等复杂气象条件下,仍能保持 95% 以上的探测成功率。
在识别环节,可见光相机与激光雷达协同构建三维点云模型,结合 AI 深度学习模块可精准识别 300 余种无人机型号,识别准确率达 99.2%。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威胁评估系统,通过分析飞行轨迹、信号特征等 12 项参数,实时输出风险等级,为后续处置提供科学依据。
作为体系的 "神经中枢",指挥控制终端通过 5G 专网实现多节点动态组网,支持 16 个探测单元与 8 个打击模块协同作战。系统预设 12 种防御策略,可根据场景自动切换激光致盲或高能毁伤模式。在实测中,面对突发的无人机集群入侵,系统通过强化学习算法自主优化拦截路径,将平均处置时间缩短至 8.7 秒,拦截成功率达 98.6%。
该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使其可灵活部署于多种场景。在机场,系统构建起半径 3 公里的立体防护圈;在军事基地防御测试中,面对采用红外隐身涂层的无人机蜂群,通过多光谱特征分析与动态轨迹预测,拦截率达 97.6%。其车载移动站可快速部署于重大赛事现场,构建临时防护网,成功识别伪装成鸟类的微型无人机渗透。
相较于传统方案,该系统全生命周期成本降低 55%,且通过核心器件国产化与算法自主可控,保障了关键领域信息安全。未来随着量子点探测、太赫兹光谱等技术的集成,系统将实现从 100 米到 10 公里的全域防御覆盖,持续引领反无人机技术向智能化、体系化方向发展。
西安知语云科技的立体防护体系,不仅重塑了低空防御的技术范式,更通过全域协同作战能力为数字时代的空域安全提供了 "中国方案"。这套融合前沿科技的安防闭环,正成为守护智慧城市的 "科技长城",在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。